关于SCI期刊发表的一些知识点

一、SCI和SCIE的概念和区别

SCI和SCIE(SCI Expanded)分别是科学引文索引及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
区别:SCI的WEB版1997年才推出,在此之前国内各文献单位所订购的多为SCI的印刷版或光盘版;此时,SCI的WEB版就是现在所说的SCIE。而随着时间推移,原先没在SCIE(SCI的WEB版)中的杂志,也都渐渐被收录到SCIE中,所以很快SCI和SCIE的区别概念就不再存在了。在我国,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有关部门和领导研究,决定从2000年的统计工作起,SCI论文统计用检索系统改为用 SCIE。也就是说:如果某位作者的论文被2000年版以后的SCIE收录,就算是被三大检索刊物之一的SCI收录了。

二、如何查询期刊是否被SCI和SCIE检索
登入汤森路透核心期刊查询页面: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 … tions.cgi?PC=master
输入期刊名称或ISSN后查询,在查询页面点击“Coverage”查看该期刊的收录数据库,如出现SCI(E),则该期刊被SCI(E)检索。

三、SCI期刊正刊、专刊、增刊的区别
正刊(Regular Issue)、专刊(Special Issue)、增刊(Supplement Issue)分别为一般期刊的几种发表形式。
正刊是期刊每年固定或有规律发表的版面,所发表的论文均通过期刊的编审和校对,论文领域也必须符合该期刊的征文范围。此类发表形式国内高校认可度最高。
专刊是期刊自发组织或第三方申请组织的围绕该期刊某一特定主题的某期版面。专刊的论文也需由期刊的编委进行审阅,发表后的页码和正刊版面连续(也存在少数期刊专刊页码单独存在的)。和正刊相比,专刊的发表和检索均带有SI(Special Issue)的字样,在国内没有正刊认可度高,但所发表的论文学术水平不一定比正刊低。
增刊通常由第三方发起组织,也可由期刊自发组织发表,其议题没有固定限制,可与该期刊的收录范围不相关但须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如“生物类”杂志发表增刊“纪念某生物高校成立50周年”)。和正刊及专刊相比,增刊的发表和检索均带有Supp.(Supplement Issue)字样。国内认可度最低。
关于这三种发表形式的检索:按照SCI数据库的检索规则,只要目录内的期刊所发表的文章,送交SCI数据库后均可以被收录。但对于个别专刊和增刊对期刊本身的负面影响(例如拉低引用率,版面过多等因素),期刊方可能会选择不将已发表的专刊或增刊递交数据库收录。不过一般情况下,这三种发表形式都是可以稳定检索的。

四、SCI检索类型Article(期刊论文)和Proceeding(会议论文)
SC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检索类型多达20种以上。
SCI-Article为期刊论文的检索类型,即通常所说的“SCI全文收录”,是国内高校一致认可的检索类型。
SCI-Article & Proceedings Paper,该检索类型较为特殊,论文由会议全文发表,送交SCI数据库后,检索出来的类型为Article; Proceedings Paper。该类型在有些高校可当做SCI期刊论文提交,有些高校只能认作是会议论文。

注:普通会议中,一般是投稿的论文大部分发表成会议论文,少量优秀论文遴选发表到SCI期刊上并检索成Article期刊论文(这是因为SCI期刊的版面非常有限,所以只能遴选少量优秀论文发表)。
但有些会议征收的论文(如我们举办的本届和历届会议,IEEE的高端会议,亦或者高校认可的A类会议)–由于会议平台好,有足够的SCI期刊提供版面支持—在通过评审环节后,是可以全部发表在SCI期刊上并检索成Article期刊论文的。(这也是我们会议没有出版会议论文集只有内部交流使用的摘要合集的原因。)
CPCI(ISTP)-Proceeding;CPCI(ISTP)和SCI数据库都属于ISI Web of Science的子集数据库;在检索时,一定要选择好数据库再查询论文,否则容易出现差错或漏查的现象。
综上,在选择期刊发表时,一定要看清楚或问清楚该期刊是否SCI检索,检索后是否带会议信息,检索类型是什么等。

五、中科院分区和JCR分区
所谓分区,即根据期刊所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而计算出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进行排序所得出的结果。中科院和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汤森路透旗下子产品)根据期刊影响因子分为四个区。
分区查询
我们可从中科院分区表和JCR分区表中查询某SCI期刊的分区情况
影响因子计算公式
IF=某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该年的被引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
JCR分区:
首先根据大学科领域将期刊分类;其次将各个学科内的期刊按照影响因子排序;最后根据比例划分期刊的所属区(每25%一个区,共4区)。
中科院分区:
中科院分区方式与上述JCR分区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划分期刊所属区的比例不同(5%一区,6%-20%二区,21-50%三区,剩余的是四区)。
关于中科院分区,上述比例是根据往年经验总结出的大概数值,具体核算方法较为繁琐,如下所述:
中科院分区表把每个学科的所有期刊按照学术影响力(3年平均IF-即三年IF的平均数)由高到底降序排列,依次划分为4个区,使得每个分区期刊影响力总和相同。由于学科内期刊的3年IF的偏态分布,这使得1区期刊数量极少。为了保证期刊1区期刊数量,1区期刊取整个学科数量总数的5%,即3年平均IF最高的5%的期刊为1区期刊。2—4区期刊使用3年平均IF总和相同的方式划分。
具体方法如下:
1、把每一个学科的期刊集合(数量为n本)按照3年平均IF降序排列,以下各步计算,均基于此顺序。
2、前5%期刊(该学科期刊总数量的5%,即5%*n)为1区期刊。
3、剩下的95%期刊中,计算它们的3年平均IF的总和(S),然后求总和的1/3(S/3),剩下3个区的每区的期刊影响力累积和各为S/3。
4、上一步的期刊集合(也即除1区期刊外的期刊集合)中,从第1本期刊往后计数,如果它们的3年平均IF的总和(S2)等于上个步骤计算出的总和S/3,那么这些期刊就是2区期刊;相同的方式可以划分出3区期刊,剩下所有期刊为4区期刊(S2=S3=S4=S/3)。

六、SCI检索周期和目录更新
SCI检索周期
在论文发表后,不同的期刊出版方会将论文以不同形式递交给SCI数据库用以收录。由于不同期刊向SCI数据库递交论文的时间有快有慢,因而导致不同SCI期刊的检索时间也就有所不同。
大部分SCI期刊论文发表后,需要经过大致3-6个月后,才会被SCI检索到。
SCI目录更新
SCI目录通常在每年的7-8月份更新一次;如遇到特殊情况如某期刊被举报,期刊违规操作等,则会将该期刊尽早移除SCI目录。
SCI期刊目录变动查询: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 … anges.cgi?PC=MASTER
SCI目录更新和检索的影响
SCI检索有一定周期,那么目录更新对检索是否有影响?比如,某人在5月份在某SCI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但目录变更后,该杂志不在SCI目录内了,那么该论文是否还可以检索到。
关于此类问题,我方已咨询过SCI期刊目录核查团队:该论文如果在期刊变动之前已完成发表,那么可以通过期刊申诉的方式完成检索。同时,对方还强调:一般目录变动都是针对影响因子较低的边缘期刊,以及操作不当的违规期刊。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