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论文写作的书籍和课程都不少,但不少同学可能表示,看完这些书、学习完论文写作课后,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写论文。“道理我都懂,可就是不会写”的烦恼困扰着很多盯着电脑很久敲不出一段话来的学生(比如我)。
但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们“要批判性地阅读”,就好比告诉想要增肌减肥的人“去健身吧”一样不靠谱。好在阅读和健身一样,都有方法可循,尽管这些方法并非人尽皆知。阅读和健身都需要投入精力和时间,坚持训练才能有所成效。批判性阅读的技巧就像制订的一份详细健身计划,能提供给读者指引和参考。但同时也需要读者自己结合自身的情况取舍修改,才能有实质性的收获。
彭玉生在《“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一文中,归纳出了西方社会科学经验研究中的方法论范式,他将当前主流期刊所普遍采纳的刻板写作模式戏称为“洋八股”。如果学者不遵循其格式,就难以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中国古代八股文写作讲究“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而“洋八股”则划分为“问题、文献、假设、测量、数据、方法、分析、结论”。前者用于道德哲学类文章的写作,而后者则是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经验研究的范式。虽然不同学科和领域在风格和性质上千差万别,但论文的谋篇布局上都有类似的结构。
拿到一篇论文后,最开始阅读的就是文章的摘要。摘要要求作者以非常精炼简短的文字对自己文章进行总结,读者借此评估论文的价值和关联性。和其他部分一样,摘要也有自己的逻辑形式和结构,就好比一份大餐之前的开胃菜,或者一幅引导读者的地图。
其后,文献综述必须要论述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大费周折地对轮子进行改进。文献综述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即论文的创新性。既然是改进轮子,那么肯定要避免“重复发明轮子”、“炒冷饭”。那么在改进之前,就需要把改进的目标和缘由讲清楚。现有文献中是否有空白存在?那又怎样?这个缺陷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应该有人关注?那么自己的文章为什么是有意义的?自己的研究又能多大程度上丰富学界的问题?对自己的创新点的论述,离不开对前人研究缺漏的批评;而有力的批评又离不开对既有文献的熟悉程度。所谓的批判性阅读的意义即在此。
总的来说,一篇论文的文献综述要对相关领域其他人的研究进行回顾(Summary of Previous Literatures),通过对前人的批评(Critique of Previous Literatures),找到领域中当前的空白(Gap),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Rationale)。一个优秀的文献综述应该做到让读者提前领略到终点的风景,点明自己研究问题的意义和理论缘由,主要内容和结论也就呼之欲出了。
结论部分除了需要清晰地点出自己的贡献之外,通常也会指出研究自身的缺陷,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给出建议。有没有研究者可以提供新的洞见?有没有作者自圆其意料之外的结果?研究的局限性在哪里?但是要注意,这里的局限性分析不是作者吹毛求疵的那种敷衍强求的自我批评,而是作者针对自己研究后的文献中仍然存在的研究空白(Gap)。作者通过强调的自己论文可能还不完善的事实,进而再提出一种路线图(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Works),给出未来研究中需要克服、挖掘和再深入讨论的问题(Relevant Point to Pursue)。
正是因为这种刻板格式的存在,学生们在阅读文章、从事规范化的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时,就有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式。
菲利普依据社会科学论文中的这种可循规律,分功能地组织出了一个更为简洁的写作模板:前言、文献综述、主要内容、讨论、结论。前言(包括摘要)概括性地阐明主要问题和研究内容;文献综述部分分为对既有研究的回顾、批评,指出既有研究的空白,并提出自己的理论依据(彭玉生文中分别称为,提供理论框架、讲述研究贡献、指出理论缘由);主要内容指数据、方法等;讨论部分点出研究的发现,分析研究发现中同既有研究一致和不一致的内容;结论部分再次重申作者的贡献,并对未来的研究给出建议。在此基础上,菲利普设计了一套分析工具,用于提取文献中除主要内容之外部分的信息,以供读者进行批判性阅读。
菲利普基于社科论文的这种固定模式,整理出了一套密码表,供读者在阅读时区分文章句子的功能和逻辑。
位置 | 名称 | 缩写 | 含义 |
前言 | What They Do | WTD | 作者在文中所做的事情,同时提出作者文中的主要问题 |
文献综述 | Summary of Previous Literature | SPL | 对前人研究进行的概述 |
文献综述 | Critique of Previous Literature | CPL | 作者指出的前人论述中的局限性,也正是作者给出的SPL的靶子,为作者的研究意义作铺垫 |
文献综述 | Gap | GAP | 作者指出的现有研究中的缺失部分,为作者的研究意义作铺垫 |
文献综述 | Rationale | RAT | 作者研究的理论依据,给出CPL和GAP后应顺理成章、逻辑清晰地推导出自己研究的必要性 |
研究结果/讨论 | Results of Findings | ROF | 描述该文的研究结果。大多数文章中需要在摘要、结果和结论部分都多次强调 |
讨论 |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Literature | RCL | 描述该文与现有文献中一致的研究发现,即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如何支撑他人的研究 |
讨论 | Results to the Contrary | RTC | 描述该文与现有文献中不一致的内容,即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并不足以支撑他人的研究(注意区分“不足以支撑”和“足以推翻”) |
结论 | What They Did | WTDD | 总结文本中作者已经回答的主要研究问题,即对自己贡献的总结 |
结论 |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Works | RFW | 总结目前工作和文献的不完善之处,借此给出未来研究建议。 |
同时,他也给出了读者阅读时的一套策略,即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献的时候,除了将上述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应该边读边思考的四类问题。
批评点 | Point of Critique | POC | 所阅读的文献中存在的缺陷,可在自己论文中对其进行批评和弥补 |
遗漏点 | Missed Obvious Point | MOP | 阅读的文献中,作者明显忽略了的与前人理论、概念或分析方法上的联系。(通常由阅读不充分或不全面所致) |
有待讨论问题 | Relevant Point to Pursue | RPP | 可以在以后文章中进行讨论的内容,其存在以POC和MOP为基础 |
能否 | Will | WIL | 此处理论或概念加以逻辑梳理后得出的相应结论可以用来化解文中的矛盾和待解决问题 |
这一套所谓的阅读密码表看似繁琐,但实际上内容的逻辑非常严密。其主要功能有三:其一,读者可以借此放慢阅读的速度,划定好自己的认知边界,明确自己的阅读任务;十分有针对性地处理文本内容,边读边批判性地思考,与文本进行实时对话,减小自己写作时的回想和记忆偏差;整合多篇文章,从过去的研究中寻找当前研究的定位,辨识文献中的缺陷和空白,来发展出自己的理论依据(Rationale)。
此外,这种阅读的逻辑结构实际上也为读者提供了写作时的一种参考框架。
放慢速度,不能扫读(saccade)。学术阅读是严肃的阅读任务,是需要积极投入到文本、任务导向型很强的工作,因而不能像娱乐阅读一样,坐姿懒散,囫囵吞枣。菲利普建议阅读文献的时候就应该有工作的样子,将严肃阅读和娱乐阅读区分开来。也可以指定计划表,一周中的某一天专门用来集中地进行文献的阅读。
使用密码表阅读的时候,要分类标记阅读密码,确定句子功能和段落主题。所谓的批判阅读,既包括批评,也包括回应和对话。通过标记(不管是脑海中的标记,还是用笔在纸上的标记),读者与作者进行了批判性的对话互动,读者不是被动地在接收信息。此外,在对文本进行分类、总结和批判的同时,读者也应将其与更广泛的文献建立联系(RCL、RTC、MOP、POC),以供自己的写作使用。
勾画与强调。既然文章的组织方法是有逻辑的,可预测的,那么读者就可以缩小功能范围,用特定的符号进行标记,如不同颜色的笔,不同符号的勾画,或者密码表的缩写单词。如果使用荧光笔,要切忌荧光笔颜色的滥用,纷繁复杂的颜色反而可能使得这种文本功能分类的意义丧失。一般而言,只需要对一篇论文中最重要内容进行区分,如,ROF是作者的断言,但对读者而言就是自己的SPL;对现有文献的批评CPL就是自己的GAP等等——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勾画。
文章序号 | 作者,年份 | ROF | SPL | CPL | GAP | RFW | POC/RPP |
1 | |||||||
2 | |||||||
3 | |||||||
4 | |||||||
…… |
按照这种格式整理成阅读卡片或清单,再回顾时就显得一目了然。即使读完了论文后没有即时整理,但如果阅读时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归纳,那日后也能简单地将这些内容摘要填入整合表中即可。
读者在写作论文时就可以参考此表,清晰简明,而不至于在一堆文献笔记中手忙脚乱。
学术论文的模板不仅使阅读有规律可循,反过来也使得论文写作有了固定的模板。一般而言,学术论文都有如下的结构格式。有了文献阅读卡片后,就可以把自己阅读的主体内容逐一地填入到这个框架中:SPL1、SPL2、SPL3……
1) 前言:SPL,CPL,WTD
2) 文献综述:SPL,CPL,GAP,RAT
3) 数据和方法:数据描述和分析计划
4) 研究结果:ROF
5) 讨论和结论:ROF,WTDD,RCL,RTC,RFW
但写作时有几点必须要注意。一,写作前应该思考清楚再动笔,写什么是由作为论文存在的理由的理论依据决定的,这种理论依据来源于根据主题加以组织的现有文献的摘要,以及对其中研究空白的批评。二,搞清楚研究的意义,即现有知识中的缺陷必须要在拟议的研究中得到弥补。三,文献综述的撰写需要严格按照论证逻辑来编排,可以分主题或类别地进行,但绝不可以排山倒海之势罗列“名人名言”。
论文分析阅读的尝试 虽然剖析社科论文结构对文献阅读和写作而言有所裨益,但菲利普给出的密码表的方法是需要持续的练习、磨合和改进才能行之有效。尤其是英文的缩写,对非英语母语的读者而言,刚开始使用上可能会一头雾水。繁多的密码表不需要刻意地背诵,按照剖析结构的逻辑记忆即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本节选取了陈纯菁(Cheris Shun-ching Chan)在《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上发表的Invigorating the Content in Social Embeddedness: AnEthnography of Life Insurance Transactions in China一文作为阅读范例,除了清楚地感受到社科顶级期刊“洋八股”的写作套路,也可测试和感受菲利普的方法是否对读者有效。
全文加上Intro.部分一共七章。Intro.部分作者完成了文献综述和田野背景的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GAP。第1-2章作者开始搭建分析框架,从一般框架到中国环境下的修正后的框架。第3章介绍研究方法。第4章是详细的田野数据。第5章名为Encapsulation and generalization,是对自己文章的总结。第六章结论。
对比菲利普总结的写作模板,可以很清晰地梳理清楚作者的谋篇布局。
(1)Based on morethan 14 months’ ethnographic research in China, this article brings in cultureand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embeddedness of economictransactions.(2)First, an analytic frame linking tie strengths to definingprinciples, relational properties, and interactions is constructed and appliedto changes in life insurance transactions in China.(3)The datasuggest that strong tie transactions were common until the economic gains ofthe sellers were made public.(4)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ethical-affective principle thatdefines strong ties and the high intensity of trust, affection, and asymmetricobligation that constitute these ties make them a double-edged sword foreconomic transactions.(5)Instead, ties with midrange or weak strength are more effectivebecause of their relational complementarity (although direct economic exchangesmay take place among strong ties under extreme institutional or contingency conditions).(6)The authoralso reveals that dramaturgical interactions, through which economic actorsexercise their agency,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embedded transactions.
这段摘要仅六句话,150多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读者首先需要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筛选自己是否应该将其纳入自己的论文综述。
按照菲利普的标记方法,(1)句作者介绍了自己研究的方法、研究问题和成果,经济交易中的社会嵌入性通过作者的研究得以理解,是WTD/WTDD和ROF,同时上也暗示了GAP(即论文标题中的“活化”)。(2)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分析框架,分析框架由关系强度(tie strengths)的定义原则(defining principles)、关系属性(relational properties)和互动行为(interactions)等概念搭建而来,这些关键概念的使用实际上是作者SPL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对既有文献的运用),同时也属于WTD/WTDD。(3)指出自己田野材料发现,在销售者的经济收益公开之前,强关系中的经济交易是较为普遍的,是ROF,这里同时讨论了强关系和弱关系下的经济交易,强关系下的经济交易是有条件的,作为自己的CPL。(4)-(5)也是ROF,对(3)进行进一步解释,指出构成强关系的特征对经济交易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RTC),但是极端条件下强关系仍然直接影响经济交易(RCL)。(6)是WTD,作者通过拟剧互动,展现经济行动者的能动性。
这篇文章的摘要不是按照SPL→CPL→WTD→ROF来进行的,但可以看到其逻辑和这种论述思路类似。WTD贯穿整个摘要;在介绍分析框架的时候提出几个概念,这种概念的运用和承袭将在文献综述部分进行详细论证,其功能与SPL类似;指出ROF,同时暗示了CPL,说明了RCL和RTC。
此处节选了作者Intro.部分的前两段,试图展现作者建立自己RAT的方法。文献引用已略去。
(1)MarkGranovetter’s strength-of-weak-ties theory has stimulated volumes of researchon the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of economic activities.(SPL)(2)Innovativemethodolog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steps foralgorithm building, have advance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a rigorouslyformalized scientific field.(SPL)(3)Network analysis, by definition, is formalistic and interested onlyin patterns of relations, not in substantive content.(SPL、CPL)(4)This, however, prompts theworry that the sophistication of structur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has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a “black box” problem in network analysis.(CPL、GAP)(5)Swedberg lamentsthat social embeddedness has been reduced to network analysis that is sterileand devoid of substance.(用他人的CPL作为GAP)(6)Prominent economic sociologists earnestly call for bringing thecontent of social ties back in, particularly culture and meaning that define,realize, and perform the relational content of embeddedness.(GAP、RAT,自己即将展开的研究的意义即在此)(7)This articlebrings culture, meaning, and interaction to the forefront by focusing on therelational content of social ties. (WTD,GAP,点出自己贡献)
作者从背景写到空白,再到自己研究贡献,此段结束,即已完成了对自己研究意义的论述。
(1)Granovetteracknowledged early on that both concrete personal relations and structures (or networks) of such relations are equally important.(SPL,也是自己的RAT之一)(2)In a less cited article, heelaborates and consolidates the concept of embeddedness by distinguishingrelational and structural embeddedness.(3)Whilestructural embeddedness is defined by network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relational embeddedness is defined by concret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among individual economic actors, the meaning of the relational category, and thehistory of interactions and consequent mutual expectations.(4)Relational embeddedness,Granovetter notes, has a direct effect on economic action and deserves the sameamount of attention as its structural counterpart.(SPL,具体阐述关键概念)(5)Fortunately, an increasing numberof scholars have been putting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t the center ofattention.(6)Norms, trust, obligations,and expectation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embeddedness literature. (SPL,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总结)(7)Harrison White, who wasformerly a leading figure in structural determinism, has more recently claimeda central role for meanings in network analysis.(8)A socialnetwork, in his words, is “a network of meanings”.(SPL,同时也点出自己反复强调的“relational embeddedness”的“meanings”)
由于微信篇幅限制,在此仅尝试对摘要和文献综述的前半部分进行分析。具体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读者亲自去阅读、分析。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