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某高校老师离职风波一直被热议,起因是这位老师认为6000元的月薪在北京实在难以养家糊口。在很多人眼里,高校教师是一个有钱、有闲、有地位的职业,但近年来高校教师辞职的新闻却屡见不鲜。2017年麦可思-中国高校吸引力研究显示,有8%的大学教师在未来三年内极可能离职。是何种原因让他们最终放弃稳定,走向未知呢?我们通过一些个案梳理管窥高校教师辞职的原因,期望能为高校稳定教师队伍提供一些参考。
网上有个段子说,某青椒刚入职后,家里的夫人担心他面对如花似玉的女大学生会经不起诱惑,因此一直忧心忡忡,而当她看到丈夫的工资条后瞬间如释重负。2016年麦可思-大学教师薪酬福利调查显示,大学教师平均月收入为5478元,本科教师月收入为5709元,高职高专教师为5001元。诚然,大学教师的薪资满足温饱无虞,不同职业也无贵贱之分,但是作为知识型工作者,大学教师的收入与其社会地位、学历知识层次不成正比,这也是他们离职的重要原因。
△是的,你没看错,这是今年的新闻
笔者有一个朋友,头顶名校博士的头衔,在一所著名院校工作,租住在北京一个十几平米的出租屋内。爱人辞职在家带孩子,朋友不得不一边看妻子、孩子嗷嗷待哺,一边还思考人类的命运问题,感觉尴尬。而回到小城市又没有相应的科研平台,于是依依不舍辞去职务,趁自己离35岁还有几年,打算先去挣点钱再返回高校。
这又是一个会遭遇很多人白眼的话题,教师除上课外,来去自由,又有寒暑两个假期,何谈工作强度呢?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很多高校教师工作是不分时间的,不少高校教师都是晚上熬夜到一两点读书、备课、写课题。一位跳槽到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大学教师说道,我一开始以为在公司工作是相当苦的,但是两个月下来,感觉比当时当老师时轻松多了,而且工资还能翻四倍。
诞生于工业社会的教学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生源越来越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面临招生问题;教育成本越来越高,而回报却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以至于大学生成为需要社会帮扶的“弱势群体”;在线教育和线下小组的学习模式将得到发展,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职业面临革新,个人转型压力增大。
本来学术研究应该成为社会最纯净的事业,但现实却是学术研究越来越功利化,瞄准学术期刊利益市场的人越来越多,学术论文中介越来越多,学术期刊版面费越收越贵,课题申请越来越难,职称越来越难评。学术研究也加入了社会经济体的一部分,量比质优的评判机制也驱赶着学术研究越趋功利和短期化。有的教师不愿意花钱发论文或无钱发论文,就成了学术功利化的受害者。
高校老师的圈子集中在同事、同学、老乡中,缺少异质人群接触的中介平台,相应的也缺乏信息的获取通道和知识输出途径。混了好多年,都还在学校圈子打转转,教师逐渐成为一个孤立的行业,缺少融入社会协作的路径。
教学工作年复一年,一般一个老师从事几个学科科目的教学工作,第一次授课压力较大,需要搜集资料、建构体系、寻找案例,然后在此基础上修正更新。这些工作一般在刚入职,干劲十足的时候就基本完成,此后多年,甚至是一生赖此授课,基本也没有对课程进行重新整理的理由。重复性工作虽然减少了工作量,但也让教师感觉知识被掏空,丧失成就感。
在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下,知识的社会功能弱化,知识生产者的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无形中被降低,社会话语权被削弱,知识无力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教师也无法独善其身,社会地位成为教师群体不得不考虑的一个职业因素。此外,不少教师被污名化为“砖家”“叫兽”,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大部分教师的群体形象。有些教师表示,以前和别人提起职业总有一种崇高感,现在提起自己的职业却总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大学老师渴望自由的学术风气,教学也应该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但是,多如牛毛的各色评比、排名、先进教师、科研标兵让老师心力交瘁。同时个性淡化、趋于一致的评比要求也让老师们感到束缚。还有的学校实行企业化管理,对老师实行打卡上班,把思想的产生禁锢于一个近乎工业化厂房的环境中,也是很多教师倦怠的原因。
以前老师作为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享有课堂的权威,但是如今,教师在课堂的掌控里越来越弱。手机成为老师课堂的最大对手,“上课醉心玩手机,期末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时候,老师成为自言自语者,于是不少教师上课时感觉到挫败。
在高校也有部分教师是硕士学历,随着不少高校推行博士化工程,硕士青年教师有了压力,纷纷考博离开现有工作。也有部分高校教师学而优则仕,立志考公务员,并且成功转型成为一名公务员。
以上仅仅是一些高校教师离职个案的原因分析,在中国依然有大批甘做冷板凳,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清贫教师,我们在此期望能够让这些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好一些,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编辑。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