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写的好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

  • Colin
  • 13

来源 | 青塔(ID:cingta-com)

编辑 | 学术君

将SCI收录与否算作是评判一篇科技论文好坏的及格线,那么2018年,世界上有超过1/5的“好论文”都来自中国。

根据SCI数据库的统计数据,2018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206.97万篇,其中有20.20%来自中国,中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占比仅次于美国,连续10年排在世界第2位

2018年,中国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共发表SCI论文41.82万篇,相比2017年增长5.7万篇,增长率15.78%,是世界SCI论文总量6.8%增速的2.3倍。

然而,这些来自中国的好文章,却大多发表在了国外的期刊上。

▎流失率:88%

2018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其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中,统计了世界上14个论文产出大国SCI论文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将各个国家所属的SCI期刊上所刊登的论文数和该国作者产出的全部SCI论文数进行对比可以看出,14个国家中,只有荷兰、英国、美国3个国家SCI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超过本国学者发表论文数量,其中,荷兰期刊论文数是学者产出论文数量的3.79倍。

也就是说,除这3个国家属于论文流入国家外,其余11个国家的论文,都在向外流失。而中国也是14个论文产出大国中,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次于葡萄牙。

在中国,国内SCI期刊刊载论文数仅为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数量的0.12倍,也即中国至少有88%的SCI文章流向国外期刊

不仅如此,中国作者在中国SCI期刊所发论文的影响力仅为5.63,远远低于中国作者全部SCI文章的影响力(9.27)。也就是说,我们大量外流的是优秀论文。

那么中国人写的好论文,为什么不投在中国的期刊上?

▎良性循环

发论文,是为了什么?

如果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这样提问,得到的大部分回答都应该是:评职称

这显然不是发表学术论文的本意。然而在大学现行的评价体系之下,这也的确是学者们的无奈之举。

学者们也是人,是人总要生活,要生活就要钱,要钱就要评职称,评职称就要发论文,而且要发SCI论文影响因子高的论文

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国内的期刊并不是学者不想投,而是期刊自己不争气,学者们也只能“恨铁不成钢”。

根据JCR数据库2018年的统计数据,2017年SCI收录期刊数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有2992种;其次为被收录1886种期刊的英国。中国大约排在第5位,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仅有大约200种。而排在第4位的德国被收录期刊数量,是中国的3倍

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不仅在数量上不占优,且质量也普遍偏低。然而国内提升期刊质量的工作,却会常常陷入一个“死循环”。

想要创办一本高质量的好期刊,源头在于拿到好文章

对于一本学术期刊来说,在正常的良性循环下,期刊拿到了好文章,好文章的引用多,期刊的影响因子被拉高,期刊也就能够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好文章,期刊质量也就会随之越来越高。

然而国内现行评价体系下,能投到5分期刊的文章就不可能投到3分的期刊上。3分的期刊只能收到3分、甚至低于3分的文章,由此形成了一个“死局”。

在评定职称的硬性规定面前,单靠本土期刊的情怀牌实在太过无力。中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留给国内学术期刊的优秀论文自然少之又少。

那么,中国难道就没有影响因子较高的好期刊吗?

中信所统计显示,2018年进入本学科领域总被引频次排名前四分之一(Q1)行列的期刊共有15种,进入影响因子本学科领域排名前四分之一(Q1)的期刊有50种

按照影响因子进入Q1区期刊数量排名,中国排在世界第5位,而排在中国之前的国家依旧是美国、英国、荷兰、德国。

从质量看,中国的科技期刊虽无“山”,但也有“峰”。然而处于最顶端的这些期刊往往还拥有着另一个近乎致命的问题:“借船出海”。

▎“借船出海”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排在中国前面的始终是四个国家: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每个国家的手中都掌握着1个拥有超过100年历史,几乎可以称作是“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出版集团。

利用极佳的声誉和丰厚的资源,这些出版集团的期刊可以获得极大的关注,进而得到高质量的稿源。而国内的期刊却没有这么好的“福气”,想要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他们只能另辟蹊径。

以影响因子高达17.848的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为例,这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管的期刊,然而其出版和发行却借助英国的Nature出版集团(NPG),也就是所谓的“借船出海”。

这实属国内期刊的无奈之举。因为仅仅依靠中国本土现有的出版资源,期刊很难有所发展。

将SCI收录的9000余本期刊中,“出版方”(publisher)中带有“China”字段的期刊全部挑出,再与JCR2018年最新影响因子匹配发现,这123本由中国出版的期刊中,最高影响因子为9.04333种期刊影响因子在1分以下,超过70%的期刊影响因子低于3分,另有几本期刊暂无影响因子。

至少在现阶段,“借船出海”所带来的“利”还远远大于“弊”。

据业内媒体报道,这种模式赢得了国内众多英文期刊的欢迎,目前约有75%的国内英文科技期刊都是采用“借船出海”的策略,通过与国际大型出版集团的合作,从而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如,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同牛津大学出版集团合作,Cell Research 和 Nano Research 同 Springer Nature 进行合作,而且它们的规模都相当小。如果没有这些“大船”,其影响力将会如何?很难判断。

但这终究不是长远之举

在这种合作中,跨国出版集团向中国学术期刊索要价格不菲的“船票费”,即合作费用,甚至有不少跨国出版集团以此来作为营收的增长点。

然而,从版权意义上来说,这些期刊是否属于中国,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怎么办?

学术论文和版权的外流还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危害,更深层次的危害在于,没有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集群在手,根本无法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和评价标准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是否一流,只能由别人说了算

正因此,提升国内期刊质量的动作,在最近开始频繁地发出声响。

11月28日,科技日报发布文章专题报道国家奖评审标准的改革。其中,除提名材料上的“减法”等调整外,最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当属两条:

1.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书取消填写论文期刊影响因子,鼓励发表在国内期刊的论文作为代表作。

2.坚决遏制“SCI至上”,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书将取消填报“SCI他引次数”的硬性规定,规定“他引总次数”应明确检索机构使用的数据库。

有资格提名申报国家奖的学术“大牛”们作为此次改革和政策的突破口,不得不说是一大创举

一来“大牛”们不缺SCI,只缺奖项因此如果能够对“国内期刊的论文作为代表作”的学者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那么“大牛”们将文章投向国内期刊的积极性就将大大提高。

其次,学术“大牛”们的文章质量有着极高的保障。创建好期刊的良性循环从源头上开始建立起来,影响力的提升指日可待。

今年9月,科协发布《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11月22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正式公布。

全国285个期刊项目入围,国家投入总经费超过2亿元支持力度之大,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

然而这只是第一步,国内期刊需要克服的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裙带关系、缺乏切实的监督和举报机制等等客观问题也切实存在。同时也应该看到,学术论文开源获取(Open Access)的大趋势为中国期刊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但无论如何,发展中国本土的优质学术期刊已是大势所趋。近几年来,我们已经逐渐被世界接纳,现在,到了唱主角的时候。

本文来源:青塔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如果不想错过每日精彩

一定要星标置顶哟~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政协委员建议取消“长江学者”,教育部回应了!

教育部官宣:985/211已成为历史!

一个博士狗的财务自由之路~八大收入来源,不服来辩!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