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基于产业链整合的政策转型研究 | ||||||||||||||||||||||||||||||||||||||
主题词 | 产业转移 产业链整合 政策转型 | ||||||||||||||||||||||||||||||||||||||
项目类别 | B | A.重点项目B.一般项目C.青年项目D.一般自选项目E.青年自选项目 | |||||||||||||||||||||||||||||||||||||
学科分类 | JYL | 工业经济学 | |||||||||||||||||||||||||||||||||||||
研究类型 | C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 |||||||||||||||||||||||||||||||||||||
负责人姓名 | 性别 | 民族 | 出生日期 | ||||||||||||||||||||||||||||||||||||
行政职务 | 专业职务 | B | 研究专长 | ||||||||||||||||||||||||||||||||||||
最后学历 | B | 最后学位 | B | 担任导师 | |||||||||||||||||||||||||||||||||||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 所属系统 | ||||||||||||||||||||||||||||||||||||||
工作单位 | 联系电话 | ||||||||||||||||||||||||||||||||||||||
通讯地址 | 邮政编码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专业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学位 | 工 作 单 位 | |||||||||||||||||||||||||||||||
第一推荐人姓名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 | |||||||||||||||||||||||||||||||||||||
第二推荐人姓名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 | |||||||||||||||||||||||||||||||||||||
预期成果 | D | A.专著B.译著C.论文集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 | 字数(单位:千字) | 150.00 | |||||||||||||||||||||||||||||||||||
申请经费(单位:万元) | 0 | 0 | 9 | · | 0 | 0 | 预计完成时间 | 2009年 8 月 31 日 |
二、课题论证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限4000字以内。
1.选题 本选题属于“指南”应用经济第55项“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申报者将研究的地域范围限定在西部,并以一般项目申报。 1.1 选题意义 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区域发展格局”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来增强西部的自我发展能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问题的真正解决,有赖于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实现,其关键在于通过产业链整合,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目前西部承接东部投资和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转移与产业转移相脱离;二是项目引进与本土经济条件相脱离。体现在政府政策上则表现为:一是重招商数量,轻招商质量;二是重单一项目招商,轻产业链招商;三是重优惠政策,轻产业培植。结果导致西部对东部产业转移始终处于“只见项目,不见产业”的“企业转移陷阱”中,无法形成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优势产业。理论研究表明,西部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注重产业链整合,就有可能摆脱这一陷阱,而地方政府政策取向无疑起着催化剂作用。本项目就是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政策的转型方向、目标与内容,形成有利于产业链整合的政策体系,这对西部地区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培植优势产业,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从科层范式到网络范式 自威廉姆森(1975)提出“中间性组织”概念后,网络组织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Larsson(1993)将其称为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和科层组织“看得见的手”的“握手”,Sturgeon(2002)则称其为产业组织和经济发展的新范式——“生产网络范式”。在安娜.格兰多里(Anna Grandori)、理查德.怀特莱伊(Richard Whytley)等人的努力下,对网络组织的定义、网络组织的治理规则、网络组织的构造层次及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揭示了企业网络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产业链被看作是相关企业根据生产流程所组成的一个网络性组织(张耀辉,2002),哈里森(Harrison)就从价值网络的角度,将产业链定义为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成中间产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因此,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范式的演进,为产业链整合的研究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2)产业链整合与产业竞争力 关于产业链及产业链整合的内涵:产业链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理论,而科斯开拓的现代企业理论,则从企业边界变化及企业间分工等角度研究了基于产业链的企业协作发生的原因、组织形式变化和变化原理。供应链理论及波特(Michael Porter)的价值链理论从管理学角度对产业链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任保平(2005)从微观角度,认为产业链是一定的产业集聚区内,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结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吴金明(2006)认为,产业链是基于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这四个维度有机组合而成的链条,社会分工是产业链产生的起点,企业链是产业链的载体;郑学益(2000)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认为产业链是以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上下联结,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的链条。尽管这些解释各不相同,但都强调具有产业属性的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是产业链的基本内涵,因此,产业链的概念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原子企业的竞争关系拓展为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即竞合关系。 芮明杰(2006)等人从产业角度考察了产业链整合问题,认为只要产业链上的企业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链上其它企业的决策,使之产生期望的协作行为,就视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整合”。并将产业链整合理论的源头追溯到马歇尔,思想源头追溯到亚当.斯密,认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链整合的目的在于建立进入壁垒维持垄断利润、交易费用理论中产业链整合是为了占有专用性租金、企业能力理论中产业链整合是配置企业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顾客价值导向的新产业链整合理论。郑勇军(2006)则对集群间产业链整合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集群内产业链整合和集群间产业链整合的不同。在已有的关于产业链整合研究中,一个共识是,对于知识经济条件下,单个企业的竞争让位于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从而必须重构产业链整合的研究范式,而知识基础观是新产业链整合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正如芮明杰所说,产业链整合的实质是知识整合。 ‚关于产业链整合与产业竞争力:芮明杰(2006)指出,随着分工的深化,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可以增强知识共享,协调分工,减少交易成本,获得递增报酬。郑勇军(2006)研究了企业集群间产业链整合问题,认为通过集群间产业链整合培育和吸引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卜庆军等人(2006)认为产业链整合将企业内的竞争优势转化为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将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股权并购型、战略联盟型和产业集群型产业链整合模式。吴金明等人(2005)考察了产业链、产业配套半径与企业自生能力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的自生能力强化要求企业融入到全球的产业链,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结点。 (3)产业转移、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间产业转移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事实,发展经济学对产业转移的原因、效应、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形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刘易斯)、中心-外围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梯度转移理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等。在近期的理论研究中,人们关注区域产业转移的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郑江淮等人(2005)从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的实证研究中,得出如果本土企业能够与国际制造业资本形成产业配套,有利于形成自主产业创新能力的结论。徐维祥等人(2005)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以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替代了企业间的竞争,因此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了“跨区域群体投资”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张辉(2006)、彭绍忠(2006)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全球商品链形成的动力机制问题,并提出要根据其动力机制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赵张耀(2005)考察了网络型产业转移模式对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这些成果的一个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链整合对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 总之,供应链管理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企业网络组织理论、价值链理论、商品链理论等改变了传统产业组织研究的科层范式,认为从微观上看,企业必须融入到更大范围的产业链条中才能提升自生能力,从宏观层面的政府来说,产业链的状况则成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是,目前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政策取向严重偏离产业链整合目标,出现明显的“资本扩张”倾向。本项目将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对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地方政府政策从“资本扩张导向”向“产业链整合导向”转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2.内容 本项目以产业组织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研究为背景,以产业转移、产业链整合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相互关系为主线,在生产网络新范式下,分析地方政府政策对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绩效的影响,说明地方政府政策从“资本扩张导向”向“产业链整合导向”转型的必要性、基本方向、目标与内容,从而构建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政策新体系。 2.1 研究思路 (1)现实背景分析:说明目前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政府政策导向、基本承接模式、绩效状况及其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理论模型构建:以现代企业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运用管理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关联界面,构建产业转移、产业链整合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3)核心观点形成:根据理论模型探寻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政策的正确导向,说明从“资本扩张导向”向“产业链整合导向”政策转型的必要性。(4)课题使命完成:在上述理论和实际分析的基础上,说明政策转型的方向、目标与内容,构建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政策新体系。 2.2 方法选择 根据本项目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拟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复合系统理论、数理模型等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作为主导分析方法,并形成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多维理论分析构架”作为基本的分析方法体系。在这个构架的分析体系下,基于管理系统论的系统分析方法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它揭示生产网络范式下的产业链整合中各原子企业之间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放置于更大的系统背景下,揭示产业转移、产业链整合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完成理论模型的构建;在实证分析中,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运用数理模型分析方法,揭示当前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绩效状况及其与政府政策导向的关系,并把握这一关系演进的规律和趋势;通过对这一关系的把握,为政府政策转型确定方向、目标和基本内容,从而完成研究目标。 2.3 重点难点 根据本项目的研究目标,重点在于构建产业转移、产业链整合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确立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政府政策转型的基本方向、目标与内容。难点则是对目前政府政策对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及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效应测度,而当前政策效应测度对政府政策转型目标和内容的设定有重要的意义。 2.4 主要观点及创新 主要观点:【1】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实现与沿海发达地区对接和互动的有效路径。东部产业转移带来的要素注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关联带动效应、优势升级效应、结构优化效应、竞争引致效应对西部崛起起着催化作用;【2】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应以培植自身优势产业为目标。通过产业培植从而将西部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3】生产网络范式下,产业链整合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通过产业链整合可以培育和吸引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优势。【4】西部本土企业与东部转移资本进行产业链整合,有助于形成自主产业创新能力。而这正是西部区域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5】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政府政策应以提升区域自身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点实现转型。因此,政策导向应有利于促成企业间基于产业链耦合而形成一种新型产业系统,这种产业系统功能的释放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动力。【6】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政府政策要实现从“资本扩张导向”向“产业链整合导向”转型。原有的“资本扩张导向”的政策不利于自身优势产业的形成,影响了产业转移的绩效,“产业链整合导向”政策体系的目标是促进本土企业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 主要创新:【1】在研究方法上,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系统论等形成的“多维理论架构”,在产业组织理论的生产网络新范式下,产业组织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管理系统理论结合起来,从产业组织的静态维度和动态维度、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上综合把握产业转移、产业链整合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关系,可以为我们认识区域发展规律提供更宽阔的视野。【2】在理论价值上,提出地方政府基于产业链整合的吸引产业转移政策新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政策转型方向、基点、目标、内容。这一政策体系的基点是培育区域自身持续发展能力,这既克服了当前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政府政策单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资本的局限性,同时,与长期以来区域政策制定与实施中以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为逻辑起点相比,这种以区域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点的政策体系,为区域政策转型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3】应用价值上,基于产业链整合的承接产业转移思路对西部地区来说是一条通过培植优势产业的“内生式”发展道路,是对以往过分强调“政策优惠,招商引资”的“外生式”发展道路的矫正,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3.研究基础 自1997年以来,课题申报人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县域经济中基于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三农问题缓解路径研究》(已完成,即将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集群网络组织三重绩效综合评价系统模型及其在西部地区的实证检验研究》(在研)、··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基于区域要素整合的广西小企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已完成并结题)等一系列相关项目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近10篇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中,提出了“农村城镇化中产业布局要注意城乡产业链衔接”、“延伸产业链,促进新企业衍生,培育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方向”、“在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企业的联系和产业的关联度,实现从培植企业到培植产业,从引资到引产业的转变,是推动西部地区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关键”等一系列观点,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