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企鹅刨冰
本文为募格学术原创
先讲个笑话呗
刚进大学的时候,感觉每个化学老师上起课来都是意气风发,讲起科研来都是踌躇满志。他们的热情和能量,在我的脑海中印下了一句话:
21世纪是化学的世纪。
没过多久,生物老师也开始高谈阔论,说道:
21世纪也是生物学的世纪。
如今我们都已经毕业多年,突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现在遍布在各行各业的,曾经的同窗好友们,这不正建设着我们的21世纪吗?
1)美好的大学时光
自从进入大学,转行,是我这些年来听到同班同学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姑且不提快要毕业的,正在找工作的同学们。早在刚进校门之时,就已经有许多同学,为了第一年的GPA忙碌着,玩命地努力学习——不是为了能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而是为了转系。时光飞逝,大一的一年结束了,“成功人士”们便离开了我们。
大二大三,准备出国深造的同学们考起了托福和GRE。他们必须在应对英语考试的同时,不能荒废实验室的研究项目,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有更多的科研经验,也自然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
但是其中也有那么一部分同学,英语的准备也有条不紊,但是在实验室却从未见过他们的身影。其实,他们已经悄悄定下了自己的目标:出国是要出的,不同的是,他们的目标是跨专业读经管类的Master。
与此同时,不打算出国的同学们,也有的自学考起了会计(CPA),有的则忙着自学计算机。
我属于比较迟钝的类型,真正注意到这些事情,已经是在大四以后了。
为什么是大四呢?因为大四就是检验这些默默耕耘的成果的时候啦。
申请美国大学的PhD奖学金,继续做科研的大牛有之。
申请到美国去继续读本专业的Master的也有——然而Master的奖学金是很难拿的。所以,如此操作的同学,若不是大牛中的大牛,或是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那就是其余的普通路线了:以本专业为跳板,再读一个计算机or金融的双硕士,这样一来,毕业之后,可以马上变身成程序员,或者是进入金融机构工作。
同样计划周全的,还有上面提到的,自学考证的同学们。尤其是在大四的下半,很明显可以注意到一件事——虽然有毕业论文的实验要求,但在有效的安排下,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实习上。
最后剩下的,比较懵圈的就是像我这样的了
做着毕业论文的实验项目,却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
出国?有点慢了,但总是还有机会的吧?
毕业直接出去找工作?
还是继续在国内读研?读博?
思考着,大四最后的时光也一转眼地过去了。当初曾经在同一个实验室里奋斗的同学们也天各一方,分道扬镳了。
2)硕士毕业之后
一转眼几年之后,选择留校读硕的同学纷纷毕业了。
我呢,成绩就比较普通,并未读硕读博深造,而是参加了工作,算是半科研半技术的杂活。
有一天,也是因为工作需要的关系,饶有兴趣地在同学群里开始问起科研相关的问题。先是一片短暂的冷场,随后,一个多年不联系的好友加了我的微信。
A硕士故事
的分割线
我们叫他A同学吧。
A同学曾经也是竞赛出身,成绩优秀,在班里人气不错,也算半个小老师吧。
本科毕业之后,A同学留校读硕,进了一个也还不错的课题组。如今,意料之中的是,他挺顺利地毕业了,期间也出了不错的实验成果。
但是接下来的事实却是让我始料未及。
他拿着这个硕士,去做起了会计相关的工作。咦?
“你当时不是没在考证小队里吗?”
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工作比较难找是一方面,最主要就是——累感不爱了。”微信上寥寥几语,仿佛能听到他在屏幕对面的叹息。
“现在的工作,加班是多了点,但是好歹收入不错,对未来也算是有个升职的盼头吧。做科研的话,感觉不上不下的,不知道在现在的环境下,硕士能有多少发展空间。”我想要说些什么,却只是沉默着。
从那以后,我又陆续接触了好几个许久不联系的同窗好友。
真的是如同刚进学校时学长所说的,当年一起在实验室搬砖的同学们,早已“渗透”在各行各业里。银行,销售,市场,投资,当然还有国家公务员。
外行人看了可能会说,是因为大学里专业成绩不好吧。其实不然。这些人里,不乏考过全系前几名的学神,更不用说发表过几篇SCI论文了。
前几天募格发了一篇关于博士生扩招的推送,更让我不禁这样问自己:
博士都成了白菜的话,哪还需要硕士毕业的人去做科研呢?我陷入了迷思。
3)最高学历——博士
你也许会问,读到研究生不行,那读完博士总可以了吧,这不,读完博士就封顶了嘛。研三的同学们中,不乏这样想的人。
听了太多关于不好找工作的吐槽,不免让人对毕业后的未来产生一点迷茫。
博士,最高学历。“最高”这个词,着实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
于是拼命争取了博士名额,吭哧吭哧,进入了新一轮的实验室生活中。就像是从悬崖,掉到了一颗大大软软的枕头上。无比安心。
于是,同样的,光阴似箭,我那些攻读博士的同学们,也纷纷毕业了。
B博士转行
的分割线
最近,有一个不太安分的,将要踏入工作岗位的同学,跟我吐槽起了博士找工作的苦,然后说他打算转行。我们就叫他B同学吧。
我心里当时真的是一万匹羊驼奔腾而过。
这位朋友,你读了博,都最高学历了,怎么还打算转行?
B回答,留校不行。出来工作的话,不仅没了科研的未来,而且工资也不乐观。
“不乐观到什么程度?”我好奇地问道。
他苦笑着说,还不如本科一毕业就找工作的搞金融啊工程之类的室友。
B后来还零零碎碎唠叨了很多,让我了解到了更多没想到的情况。5年的努力,比不上另一个行业的本科生。不得不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爱错了专业。
毕业后,离开象牙塔,就意味着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对于习惯把自己埋在科学研究中的理科生来说,这样的现实打击恐怕是难以接受的。讲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人——香港科技大学的唐本忠院士。
4)经费与成果 两难困境
曾经读过一篇关于他的报道,其中有个观点很有意思:
如果科学家实验条件很差,生活很苦,就会削减人们去成为科学家的志趣,同时浪费科研工作者的心力。
如果科研工作者有丰厚的薪资,就不用想着搞副业赚钱,买房,而是可以安心地不愁吃喝地全身心投入科研了。
身在象牙塔中的他,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夸张地讲,我作为科研第一线上的技术员,听同事们说的小道消息八卦中,90%是关于如何申请到经费的。
经费不足的成因,恐怕和扩大化地“普及”硕博教育脱不开干系。博士越多,经费和资源越稀薄。而科研,恰恰是需要集中力量攻破的东西。
然而,广泛铺开扩招的方法,也不失为安定之策。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在现今中国的大环境下,总是有人再缺经费也愿意吃苦的。尽管他们不一定是最精锐的科研力量,但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太过集中带来的意外损失。
这已然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目前仍不明确未来将会走向何方。这也意味着水平良莠不齐的科研界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不透露姓名的老资历同事们
5)结语
不管各位读者是选择继续留在科研界里,还是为了什么原因而选择转行,我都衷心希望:每一个理科人能过上让自己无悔的人生。
点击查看 ???? 远离教学事故!大学老师必备APP
来源于:募格学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后台回复关键词:福利
学术君精选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术资源大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