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可以查阅顶级期刊,为什么不同学校之间的科研实力差距依然巨大?

简单来说,第一个是时间,第二个是实力。

顶级期刊的工作,等大家都看到的时候,形成科研的方向,想法或者概念(idea)实际上多年以前。一般来说,博士要本科毕业之后5年才能毕业,假设毕业的时候发表了一篇顶级期刊的工作,那么事实上博士一年级的时候,大概就知道要做什么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就知道在本专业内做什么方向没希望。工作做了2年,写文章0.5年,审稿0.5年。按照这个时间表,你看到人家发表在顶级期刊上面文章的时候,他的idea己经领先业界至少3年了。

现在,如果你和他同时起步,同时想到一个领先业界的idea,你花掉的时间是一样多的。问题在于,你看的是人家的工作,起点是不一样的。所以你的时间表得这么安排,你的idea比业界领先至少三年,而且要持续的领先至少三年,你才有超越顶级group的可能。里外里,你在立项的时候,从idea就得比业界领先6年,问题来了,你从哪里去找领先top group足足6年的idea?

我们讲,实践出真知。对于科研,尤其是现代科研,idea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立项立出来的。

这个时候,时间的积累,实力的因素就体现出来了,top group和机构,等你看到他们在顶级期刊发文章的时候,至少好几个博士的5年青春己经是砸进去了,就算是犯错误,时间的积累也足够人家把错误都试完了,请注意,这些错误一般是不会出版的,因此,如果你进入这个领域,恭喜你,他们犯过的错误,你八成都得重新犯一次。这个N个博士青春的差距,你怎么补?

杜撰模式开启。

1880年,爱迪生发现竹丝可以很好的作为灯丝,我们假设他把竹丝的结果发表到了Nature上面(话说一个美国人为什么投稿英国的杂志?),被大家都看到了,小爱大概会给出竹丝的持久时间,然后给出竹丝和头发丝,蚕丝等的对比结果,然后做点表征,比如拉伸性能,比如耐热问题,真空度问题等等,文章里面还会给出你如何制作好的竹丝的方法。假设你是个中国天才,你爹是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张之洞,所以你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英文,自然是不在话下,Nature每年订购费自然是朝廷出的。在八大胡同里面,看完小爱的文章就猜到了,钨丝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你很兴奋,立刻想做试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小爱的这篇文章是1880年发表的,问题在于,钨丝的现代制作方法,粉末冶金法,是30年后才发表的啊!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作为天才,你就算有了领先业界6年的idea,也未必做得到,何况小爱己然是试验了1600种材料之后才发表了自己的结果,他恐怕早就知道为什么钨丝不能拿来用做灯丝解决照明问题。小爱的课题组如果是top级别的,有三个原因,第一,他们家是最早做灯丝问题的课题组;第二,他们试验过了所有的能试验的材料。第一个是立项,他们知道照明问题是那个时代能上Nature的项目,第二是idea在试验过了100种材料之后,他们有了一个大概的idea,耐热性很重要;第三是有钱,能试验完剩下的1500钟材料。

顺便告诉你,当年的顶级期刊讨论的最热烈的问题,是进化论VS神创论,而且这个话题己经热烈了大概50年了,这个伟大的话题占据了顶级期刊的版面也有快30年了,而你看完这些东西,大概需要不多不少,估计也得一个博士的青春年华的长度吧,而灯丝则是小爱的第一篇在照明方面的文章,隐藏在无边无垠的“人是猴子变的么”里面。你又如何在当时连电都没有的中国,知道灯丝是那个时代第一个最重大的科学问题呢?最关键的是,你上学的那个衙门,系主任叫严复,他瞄的天天就在那里逼着学生做猴子变成人之后,人类社会竞争是否重要的文章啊,期待着能多多的中Nature,评选我朝一品大学士,走向人生巅峰。至于小爱为什么知道灯丝是个比猴子更重要的问题,因为达尔文来他们单位做高级访问学者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喝酒,就说了,Nature所有的关于进化论VS神创论的文章都是瞎扯淡,都是我指示学生为了评院士做的,没啥意思,你们再去做就是瞎耽误工夫。这就是名校和其他的单位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名校以及顶级的课题组,你可以听到文献之外的实话,在这里装逼的人少,没有点实际的本事,是真的混不下去。

可是你爹毕竟是晚晴四大名臣,天才博士毕业之后,你爹就用朝廷留学基金的钱,把你送去了小爱他们组,做了三轮博士后,前前后后快10年了,终于你拥有了领先业界6年的idea,决定回国,大干一场,回到了熟悉的京师大学堂,现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惊喜的发现,当年的系主任现在是校长了,悲哀的发现,他们把讨论的方向从猴子变人,转移到了进化论如何拯救中国上面。毕竟你爹是张之洞,校长看在你是张公子的面上,也发表过几篇Nature,他们给了你研究经费,给了个紫禁城学者的头衔。开始招兵买马干活吧,恭喜你,京师大学堂那几年生源质量非常差,好的都被黄埔军校抢走了。带着二流的学生,你耐着性子,一步一步的走,最终你学生的学生的学生的学生,等来了科学的春天,北京大学在顶级期刊上面出版的文章己然在稳步的上升。回首那篇在八大胡同里面看到的那篇nature,己然百年过去。而你,却早己在那场浩劫中,投湖自尽。你恐怕己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小爱在美国强大的资金和人才的支撑下,发表了一篇又一篇划时代的文章,虽然有几篇你们还是共同一作,己然成为大师级别的人物,名垂青史。

杜撰到此为止。

没有人可以跳过读文献的过程,而读文献只是做科研的第一步,而距离做好的科研还很遥远。实现一个idea需要积累,但是立项做这个idea也是需要积累的,王守仁讲,知行合一。在科研领域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科研界也只认知行合一。所谓的数据库,以及文献,顶级文献,都是“知”,而非“行”,入门的人,连“知”都不见得有,更不要说两者合一的事情了。

所谓知行合一,是一个百年的改变。但是,试问谁可以,将一个信念稳稳的传递百年?

那些顶级的机构和大学,就是100年以前,甚至1000年前,要把一个信念稳定的传承下去的一群人。

什么时候能够聚集起这么一群人了,什么时候就是本科生看了顶级期刊,就能发顶级期刊了。

写到最后,发现点有文不对题的了,大家海涵。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网站地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